3)第449章 破题_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早就被扒的干干净净。

  李亨灵武登基,这是趁着上皇避祸蜀中,失去中原士民之心的篡位行为。

  事后躲在蜀中的李隆基,一方面因为自己已经老了,早也没有当年的雄心壮志,另外朝廷大臣都支持儿子当皇帝,李隆基也只能下诏退位,承认李亨当皇帝是自己传位的。

  不过李隆基也不是那么爽快的放弃权利,李隆基在退位诏书发布的时候,封了另外三个儿子为几个关键道州的大总管,又给他们授予开府建牙的权力。

  李白投奔的永王,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收到了上皇的任命,从江南打着平叛的旗号起事的。

  但是最后三王都被李亨平定,永王也被砍了脑袋,从此上皇就彻底失去了对天下的掌控。

  继位的合法性,上皇这个执政了四十五年的皇帝,那可是大唐历代皇帝中执政时期最长的。

  如今李亨朝廷中的大臣,基本上都是上皇时期的大臣。

  李亨依仗平叛的将领,也都是上皇时期提拔的将军。

  甚至李亨身边的宦官,有些都是上皇派给他的。

  这也都让李亨要活在上皇的阴影中。

  既然如此,王成伟决定来一把大的。

  这一次的科举考试是为了国家选拔需要的人才,那么皇帝必然是要亲自阅卷的。

  王成伟迅速找到了立论的思路。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以国事论,文胜质则文恬武嬉,世风好奢华。”

  “质胜文则穷兵黩武,上下好大喜功。”

  “夏周国祚千百年,岂能以文质之道统括之?”

  “盖因文质二道,需时移政迁,根据世风改易之。”

  看完王成伟的卷子,颜真卿吃了一惊。

  这文章是从根本上否定了礼记对夏周的论述,即“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

  唐代儒生对于经典的态度,也是颇为实用主义。

  圣贤说的对的,自然拿起来就用。

  圣贤说的不对胃口的,就弃之不用。

  经过南北朝的乱世,现在的儒家是非常务实的,毕竟不务实的儒生,早就被北朝的皇帝,南朝的武将杀光了。

  颜真卿不是惊讶于王成伟否定经学,而是他的论点。

  王成伟在接下来的文章总结,上皇执政初期,重视文治,却不注重教导百姓,导致天下沉浸在享乐奢靡之风中。

  后期又追求霸业功绩,却不知道与民生息,南征北战又让边镇军官士兵过于追求军功,盲目的挑起战争,破坏了国家的有序发展,地方藩镇坐大。

  王成伟认为这都是上皇没能平衡好文和质的关系,没有及时变法革新的原因。

  所以王成伟的观点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变法永远都在路上”,朝廷需要根据世风的变化,不断的调整朝廷中的文和质的变化,这样才能让天下人人都成为君子,才能天下长治久安。

  而下一句话更让颜真卿惊讶,王成伟认为,至德两年,陛下登基都是在收拾烂摊子,收复两京说明这一阶段的工作已经结束了,朝廷也要从平叛过度到恢复天下元气的日常工作中。

  所以王成伟请求皇帝改元!

  请收藏:https://m.haiyu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