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四九七章 舶来品_鉴宝秘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人分不了多少。

  所以村长决定用这些钱来购买一些生活必须品。

  尤其是食物。

  他们现在连吃穿住都成问题,多余的就不去想了。

  看着欢天喜地的人们,张天元觉得自己或许真得做了一件善事儿。

  虽然只是一如既往的奸商行为,但是却帮了整个村子。

  黑夜已经降临。

  村子外的广场上,却点燃了篝火,男女老幼除了一些警戒的士兵之外,都在这里狂欢,跳着阿三国传统的舞蹈。

  那种兴奋劲儿,简直好像过节一般。

  各家各户都将最好的食材拿了出来,最美味的东西全部给了张天元、聂震和柳若寒。

  不过张天元可吃不了那么多,要了一些之后,就把其余的分给村民了。

  他则和柳若寒、聂震、帕梅拉、艾西瓦娅一起聊着天,欣赏着篝火之下的盛会。

  “真是热情的人啊,这些肉食,平日里他们恐怕都舍不得吃吧?”

  张天元尝了尝那些烤肉,味道很是鲜美,虽然没有太多的佐料。

  可是天然的香味,依然让张天元非常满意。

  “对啊,这些猎物,他们平常都要送去四百公里之外的迈索尔贩卖的。

  而且价格不会太高,还要偷偷摸摸地卖。

  因为他们是达利特人,不被允许经商,只能干别人不干的脏活。”

  帕梅拉叹了口气道。

  “这就难怪了,五万卢比都可以让他们如此狂欢,这真得是奇迹啊。”

  要知道,五万卢比也就是五千块钱人民币,这在中国,也就是部分人一个月的工资而已。

  “那可不是嘛,这里很多人,一年都赚不到一万卢比,五万卢比得赚五年,这还得什么都不买。”

  柳若寒吃了口肉,叹了口气道。

  “对了姐夫,紫檀难道不是中国的吗?怎么阿三国还有这么好的檀香紫檀?”

  吃饭的时候,也是闲聊的时候,柳若寒实在不想听阿三国农民的辛酸史,所以就问起了有关紫檀的事儿。

  张天元笑道:“紫檀树虽然出身海外,却很早就来到了中国,只是最早进入中国的紫檀并非来自阿三国而是来自中南半岛。”

  “中南半岛?”

  “对,让我们把时间追溯到十八个世纪前的公元三世纪,当时立国于中南半岛的扶南古国,在晋武帝司马炎登基后遣使贡献,带来了紫檀这一珍贵木材。

  晋代崔豹《古今注》下卷草木第六记载:‘紫栴木,出扶南,色紫,亦谓之紫檀。’

  这是目前发现的对紫檀木最早的文字记载。”

  张天元笑了笑道:“紫檀虽然很早就来到中国,但当时它的用途还只是提取香料,用于器物则是四百年后的盛唐。

  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在《凉州词》中写道:‘浑成紫檀今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就是形容以紫檀木为槽做成的琵琶,音色清冽、悠远,直入云霄。

  此后数百年,紫檀的用途没有发生大的改变,直至元代。

  生活于元末明初的史学家陶宗仪在记载元朝史事的札记《辍耕录》中,对元大都延春阁内的家具配置有过这样的描述:‘寝殿楠木御榻,东夹紫檀御榻。’”

  “不对啊,难道紫檀不是随着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带回中国的?”

  一旁的聂震忍不住问道。

  张天元摇了摇头道:“在历史上,让紫檀大量进入中国的确实另有其人。

  请收藏:https://m.haiyu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