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0412章 旗帜飘扬_伪装之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发完电报以后,冯晨坐卧不宁,掏出怀表,看了看时间,将近晚上九点多,他起身出了地下室,开上车子,继续到英租界苏州河北岸再次查看战况。笔&趣&阁www.biquge.info

  苏州河北岸,依然有众多不愿意离去的市民们站在那里,有几名英军军官也在观看着四行仓库的动静。

  河对岸,中国守军们连夜在抢筑工事,没有人睡觉。

  冯晨来到岸边,在一个身着黄色斜纹布制服、头戴圆顶宽沿帽、颈系领巾的十几岁姑娘跟前站定,冯晨偏过头望了望这个充满灵气的小姑娘。

  冯晨清楚,这个小姑娘的装束,是标准的上海童子军的装束。

  抗日童子军,是抗战烽火线上的特殊风景,他们年龄虽小,瘦小的身影不顾艰危,或奔赴前线,或服务后方。

  其中,上海童子军理事会筹建的战时服务团,更是被誉为“中国童子军战时服务第一团”的称号,为这场全民抗战贡献着力量。

  灾民赖以救济,军事赖以扶助,忠勇坚毅,成绩斐然,这就是童子军!

  早在1932年“一・二八”抗战时期,上海就有100余名童子军深入战区从事服务,优秀表现令人刮目相看,受到中国童子军司令部的嘉奖。

  卢沟桥事变后,上海童子军理事会发起组建战时服务团,当时规定,童子军团员必须年满16岁,但是不少学生为了不失这次报国机会,都虚报了年龄。

  淞沪会战首日,童子军即投入工作。

  在后方,他们的主要阵地是伤兵医院和难民收容所,不仅担任警卫维持秩序、协助看护急救包扎,还处理一系列杂务。

  随着淞沪抗战热情高涨,上海童子军人数从最初的1000人增至2500余人,其中年纪较长、训练有素者,被选派服务前方。

  童子军们,以十几岁之龄,冒着敌人的炮火威胁,往来于上海市区与战地之间,配合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委员会,抢救和转运伤兵。

  见冯晨在看自己,专注看着对面四行仓库的女童子军,扭头回望了一眼冯晨。

  “姑娘,你是童子军的人?”冯晨问道。

  “嗯,我真想为咱们的战士做点什么?”那姑娘回答道。

  “哪个学校的?叫什么名字?”冯晨问。

  “上海润州中学初二学生,我叫杨惠敏。”姑娘清脆地回答说。

  “会唱歌吗?”冯晨接着问。

  “会。”杨惠敏说。

  “好,你朝着对面的四行仓库方向,放声唱你们的童子军军歌。”冯晨朝着河对岸的四行仓库指了指。

  “嗯。”

  杨惠敏点了点头,她立刻明白了冯晨的意思。

  “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新生命,年纪虽小志气真,献此身、献此心、献此力为人群。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充实我们行动的精神,大家团结向前进!”

  杨惠敏的

  请收藏:https://m.haiyu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