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0280章 针锋相对_伪装之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让王以哲感到自信的,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东北军实力强大的105师,在给他加强警卫,他的大门口,由警卫排架起了实弹的机关枪,一有动静,就随时可以用机枪扫射,有几个敢来找死?

  但王以哲不清楚,情况是随时发生着变化的。笔《趣》阁www.biquge.info

  105师的旅、团干部的管理上存在漏洞,更为重要的是,从张学良去南京以后,少壮派每天晚上都在自己控制的卫队团中散布传言,说王以哲不救张副司令,只顾自己升官发财,受蒋介石五百万元的贿赂,是东北军的汉奸。

  传播这种谣言的人,就是化名向正田的相田正二。

  不仅官兵中有谣言,整个西安城内,到处充斥着这样的谣传,这些欲置王以哲于死地的谣言,已经重复了一遍又一遍了。

  其实,当时的东北军内,想一鸣惊人去冒险图高升的不轨之徒,还大有人在,这种情况下,王以哲还敢麻痹大意吗?

  1月27、28两天就这样过去了,摩拳擦掌的三剑客们忙碌着,却没有匆忙下手。

  到了1月29日,就是否执行潼关协议问题,东北军在渭南东塬张家堡,召开了一次规模空前的大会。

  这个大会的参加人员,除了东北军几乎所有的军、师级高级将领外,三剑客和抗日同志会的20多名中下级军官代表,也参加了会议。

  这是一次包含了元老派和少壮派在内的大型会议,这是一次重要的会议,更是主和派和主战派争取更多人支持自己的大会。

  但是,会议缺席了两个人,一个人是51军军长于学忠,另一人是67军军长王以哲。

  于学忠和他的51军原本就驻扎在兰州,他在那边有自己的一摊子事情,没能赶来出席会议。

  王以哲不用多说,他因为肺炎越来越重,不能到场。

  会议缺席的这两个人,在东北军内的位置十分重要。

  于学忠字孝侯,山东蓬莱人,他是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时,指定的指挥东北军的人,也就是说,于学忠此时是东北军的代理主帅。

  而王以哲的重要性,是因为他是元老派的代表,是东北军内实权最大的人物。

  王以哲不在,东北军的参谋长董英斌代替他主持会议。

  这个董参谋长,在会议开始时,啰里啰嗦地讲了一达通开场白。

  “现在局势很严重,南京叫我们东北军后撤,总部搬到邠县,渭南前线部队撤到高陵一带,将来如实行甲种方案,则让我们开往甘肃;如实行乙种方案,则开往安徽。

  有的人主张,我们先坚决要张副司令回来,而后再听命撤兵,有的主张先撤兵后营救张副司令,我们内部的意见颇有不同。

  无论是先撤兵而后再营救副司令,或者是先营救张副司令而后再撤兵,我们必须意见一致

  请收藏:https://m.haiyu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