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一千六十八章 拿人_大明文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每个人的堪任帖上题画。

  每个官员有两个推荐名额,一正一副,认为正的,就在堪任贴官员的名字下面写个正,认为副的,写个陪字。

  最后吏部将堪任贴上的名字汇总后,再报上去,一般而言,正字最多的写在第一个,称为正推,陪字最多的写在第二个,称为陪推,最后名单呈御览,给天子圈用。

  这是侍郎级别官员廷推,有正推陪推之分,若是阁老,尚书级别官员廷推,则要写得更多。

  但无论名字多少,皇帝与文臣长久的默契下,名字写在第一个的就是正推,一般情况下,天子会尊重会推制度,圈用正推上来的官员。

  当然也有不走寻常路的皇帝,不用正推,而用陪推。

  不过这时候文官们就要很不高兴了,碰上好说话的皇帝,文官敢直接将奏章糊你……墙上,大意就是说'皇帝你要造反吗?'

  而陪推被皇帝圈用的官员,有时候也会摄于舆论压力,以及遵守廷推的制度,会推辞掉天子的任命,不敢接任职务。

  如此之下会推也会变成流于形式,为了对付文官这一手,皇帝索性将正推陪推的官员一概不用,下令文臣重推,正德皇帝就干过这事,曾为了一个官职,下令文官重推三次,最后仍是不用。

  甚至不下旨廷推,宁可官位空缺。

  当年张居正也不是善茬,万历初年推举吏部尚书,推廷结果左都御史葛守礼为第一,工部尚书朱衡为第二,南京工部尚书张瀚为第三。

  当时张居正不喜葛守礼,朱衡,于是授意天子将末名的张瀚提拔为吏部尚书。张瀚在朝中根基浅薄,担任吏部尚书后只能依附于张居正。

  而当今天子的作风与张居正一脉相承,特简大臣不说,用陪推,末推也不在少数,当然官员认为天子此举非体就是了。

  而申时行在廷推中从不与皇帝正面刚,既然皇帝喜欢选陪推,他会在正陪二推都换上自己人就是,到底选哪位就看皇帝的心情了。

  杨巍说完,众大臣们都在心底默议了一番,这时候不可以相互通气,不过要通气也早通气过了,然后杨巍就准备将堪任贴发下去。

  而就在这时,大理寺卿孙丕扬出班道:“列位同僚,孙某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杨巍道:“公推之前,孙廷尉还请长话短说!”

  孙丕扬直言道:“回禀太宰,此话恐怕短不了,昨日夜里本官连夜提审少詹事林延潮兄长林延寿行贿宫中都知监太监高淮的案子!”

  沈鲤,宋纁二人目光一凛,一并朝申时行看去。

  “眼下已是证据齐具,今日在廷推之上,不知可否将证据示与诸公?”

  众大员们心底一凛,孙丕扬此人一贯耿直,高拱在时顶撞高拱,张居正在时顶撞张居正,现在轮到了申时行吗?

  杨巍问道:“孙廷尉,早不说晚不说,为何这

  请收藏:https://m.haiyu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