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69章 太史慈∨S孔融,往事旧情_三国之大汉重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但还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落后于太守一步,最后上级的判决对刺史很不利。太史慈虽因此事而被世人所知,但也和刺史结下了仇怨,为了怕被报复,太史慈逃到了辽东。

  那一年,太史慈才十八岁。

  后来,北海相孔融得知此事,对太史慈的机智聪慧赞不绝口,很是欣赏他,经常派人去照顾太史慈的母亲,还送一些衣食礼物。

  一直到太史慈投靠了刘琦,建功立业,回家接母亲北上并州时,孔融还亲自相送。

  孔母常念孔北海之恩,常常在太史慈耳边教导他要知恩图报。

  太史慈于公于私都不愿与孔融兵戎相见。这些事他对法正、徐晃讲过。

  三人在远征东瀛的这两年里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但军令如山,为了主公的大业,为了大汉天下的太平,兵临青州又是不可避免的。

  大军在下密城中驻扎,太史慈派人向都昌送去会晤函,以后辈之礼提出拜访会晤。

  孔融是孔学儒学的忠实拥趸,天地君亲师、忠孝仁义这些词被他天天挂在嘴边。

  政见不同其实不是他能左右的,他对于刘琦还是刘备得天下其实都没有太大的反感,反正都是老刘家的天下。但他对太史慈的推崇却依然如旧,不然东莱也不会有那么多关于太史慈的传说。

  忠义的典范。

  他很爽快地答应了太史慈的请求,邀请太史慈至都昌会面。丝毫没有对太史慈有任何防备。

  甚至拒绝了幕府提出的设下埋伏,以防太史慈突然发难的提议。

  他认为太史慈是君子,心怀坦荡,绝不会为小人之事。虽然各为其主,但开战前的会晤,仅以老友对之。

  太史慈也是对孔融的人品非常放心,或许是艺高人胆大,根本无视北海千军罢了。

  太史慈将军权移交给徐晃,带了百骑便渡潍水赴约。

  法正要求随太史慈同去,太史慈亦知论心机辩才,自己远远不能与法正相比,只好同意。

  若真能劝降孔融,那就真的皆大欢喜了。

  孔融真的是个书呆子,就那样大开城门地把太史慈一行给迎了进去。

  也得亏对面是太史慈,换个人说不定就要先夺城再谈了。反正法正是肯定会。

  “多年不见,使君一何可好?”太史慈见到孔融,立刻下马行晚辈之礼。

  “哈哈哈哈……子义果然人中龙凤,如今看来,真是威风凛凛啊!”孔融倒是很享受被尊重的感觉。

  “使君缪,慈愧不敢当!”

  “子义乃我青州儿郎楷模,当得!当得!我已备下酒宴,子义请!”驱外族,开疆辟土的英雄纵然乱世也是受世人推崇的。

  “对了,慈有一人向使君引荐!”太史慈指向法正。

  孔融疑惑:“哦?”

  法正快步向前,亦行晚辈之礼:“末学后生扶风人法正法孝直拜见文举公。”

  孔融一缓神,似乎想起了什么:“扶夫法家?不知可是‘玄德先生’那个法家?”

  法正:“正是家祖!”

  孔融:“原来是名门之后,来来来,里面请!”

  “使君请!”

  “文举公请!”

  法正的祖父法真,乃东汉时期名士、学者,对于诸子百家经典以及谶纬之学都颇有造诣。以清高而著称,有“玄德先生”的称号。

  三国之大汉重生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haiyu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