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99章 竹林论天下,品天下英雄_三国之大汉重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公此人确实不凡!只是奉天子之事有待商榷。”诸葛亮道。

  “嗯?难道曹公迎天子于危难,扶大汉之将倾不妥?”石韬道。

  “错是没错,只是他究竟是忠于汉室还是另有所图尚难评断!日后自有分晓。还有他在徐州所为屠城之事,确实有些惨无人道。”诸葛亮摇了摇头,他也但愿自己的判断是错的。

  “嗯,这件事,曹公确实做得欠思量了!”孟建也说道。

  “那诸位以为玄德公又如何?”崔钧又问众人。

  “玄德公起于势微,立于乱世,承汉室之志,仁义齐天,只可惜无大才相助,未得一方好地。”石韬道。

  “我倒觉得玄德公有一些过于心慈手软,当初若不收留吕布,也无今日之忧!成大事者,心存妇人之仁,难成大器也?”孟建道。

  “诸葛小友,你怎么看?”崔钧问诸葛亮。

  “我仍在观望中,我不知道玄德公的仁义是否出自真心,但我觉得他当时应诏亲征袁术却是错的。若无此败,也不会失徐州,坐看曹公坐大!他手下有陈元龙、华子鱼此等大才,按说不应该犯此等错误才对。或许,玄德公乃故意为之?那他仁义慈善的外表下倒底隐藏了多少心机?”诸葛亮说道。

  “那就说说长公子吧?”崔钧又提议。

  “深不可测!”石韬。

  “文武双全!志存高远!”孟建。

  “子玮兄长……”诸葛亮与黄月英的婚约把他拉入了刘琦远亲的行列。理智上来说他还是有点意见的,只是不好说出口。

  “呵呵,今日就我等好友四人,诸葛小友有话但说无妨!”崔钧道。

  “其实除了抑制我士族之人,我找不出他的缺点。但又总感觉哪里不太对劲!”诸葛亮道。

  四人同时陷入沉默。

  “哎!怎么不说了?我这听得正精彩呢!”一个声音从竹林深处传来。

  “元直兄?”

  “元直?”

  “元直!”

  “元直……”

  “哈哈……果然是老友,还能记得我的声音!”一阵爽朗的笑声,徐庶从竹林深处转出。

  “好你个徐元直,多日不见,还记得我等老友啊?还以为你一出仕,便将我等忘却了。”石韬笑骂道。

  “怎么会?诸位与我共渡那许多开怀时日,庶怎敢忘却?这不特意来导诸位了?”徐庶道。

  “元直,你怎么回来了?该不是长公子见你不勤奋,将你赶回来了吧?”孟建调侃道。

  “哈哈……”

  众人一阵哄笑,这里面还夹杂了许多再见老友的开心。

  “别开玩笑了,长公子八岁游学,十岁戍边,十五岁为太守,十七岁为并州刺史,十九岁任并州牧,二十二岁加骠骑将军……手下贤臣猛将哪一个不是他亲自挑来,哪一个又曾不得重用?可以说识人之明和知人善用上,普天之下何人能及?元直不世之才,长公子不可能会不知道的。

  请收藏:https://m.haiyu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