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两手都要抓!(感谢笑看浮生的万赏!)_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部在极短的时间内积聚了大量的热,自然会发生爆炸!

  李泽轩后来让人将亮度稳定的灯泡的技术参数记录了下来,并让工坊全力生产一批这种规格的灯泡出来。

  与此同时,炎黄书院的物理学部先生们,最近也都隔三差五地在给学生们讲解关于用电安全的课程,目的就是在电灯推广到书院的时候,学生们不至于因为用电不当,而出现生命危险!

  与此同时,灞河河岸到炎黄书院的道路边上,竖起了一根根水泥钢筋浇筑的电线杆,电线杆竖起之后,便开始架设电线!

  说起这个电线,可真是个麻烦事!

  云山距离灞河水电站虽然只有不到三里路,但这不到三里的路程,架设上电线,光电线里面的铜芯,就有两千多斤重,因为涉及到“远距离”传输电力,肯定不能用那种非常纤细的铜丝导线,必须用粗的铜导线!

  两千多斤上好的黄铜,而且还仅仅是连接了云山一个地方,就需要这么多黄铜,这让李泽轩忍不住一个头两个大!要知道这个时代的黄铜可算得上是一种“贵金属”了,其主要的用途就是用来铸币的!仅仅是为了搞来两千多斤黄铜,李泽轩都费了好大的周章,因为外面基本没有商人有能力搞到如此巨量的黄铜!

  要知道,夏商周至汉,青铜器一直都是帝王、诸侯身份的象征之器。汉代之后,随着社会经济以及贸易的进步和发展,铜钱的货币价值的突显,用铜量激增。而中国是贫铜的国家,在古代找铜是很难的事。铜的生产和用途对社会的影响很大。汉唐宋等朝产铜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为此,铜在这个时代是被视为国家管控的战略物资,寻常人等不仅用不到铜器,更不可能去弄到上千斤的黄铜!

  唐代不仅禁止民间私采铜矿,更严禁民间商人、工匠私造铜器。但由于日常生活中铜器仍受到人们的喜爱,制造铜器便有利可图。《旧唐书》记载,“今江淮以南,铜器成肆,市井逐利者,销钱一缗可为数器,售利三四倍,远民不知法令,率以为常,纵国家加炉铸钱,何以供销铸之弊?所以禁铜之令不得不严”。“每销钱一千为铜六斤,造写杂物器物,则斤直六千余,其利既厚,销铸遂多”。

  大意是销毁铜钱做铜器的利润可达三到六倍,六斤铜铸出的钱价值一千,而做成器物则能卖六千,货币的面值不如自身原料的价值,促使一些人专做毁钱造器的生意。

  由此可见,在这个时代,黄铜不仅为稀有之物,更加是尊贵之物,民间不可能有人拿出上千斤的黄铜,即便有人能拿出,他也不可能用这昂贵的黄铜去做电线!

  李泽轩虽然也可以将两千斤的铜钱全部丢进熔炉里面重铸,但他没有那样做,因为他觉得这样做是对货币本身

  请收藏:https://m.haiyu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