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百五十四章 秘会_楚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称精锐者也就一千三四百人,其他都是随行的家小,都是老弱妇孺。

  在当世,倘若不是迫不得已,倘若在当地还有希望得到妥善的安置,绝大多数人都是不愿意背井离乡的,真正有勇气千里迢迢跑到陌生的、据说还是瘴疫遍地的异乡安家落户,则是极少数人。

  这些人心向叙州,岳阳不敢留,暂时又不敢用雷霆手段进行清洗,送往叙州或许是最好的选择。同时这些人看上去规模也不大,即便都迁入叙州,对周边州县也不会造成多严重的威胁。

  实际上韩谦都禁止林海峥、高绍他们暗中鼓动更多的人去叙州。

  除了叙州此时能纳容的人口有限外,两三千里跋山涉水,精壮汉子走一趟下来,都要瘦脱两圈肉;很多身体弱的老人、小孩来说,都未必能坚持到最后。

  即便岳阳众人攻陷金陵之后,便极可能会进一步收紧对叙州的限制,不会再容忍人口大规模流入叙州,但韩谦也不想看到有大批的老人、小孩倒在迁往叙州的路途之中。

  当然,从郎溪到叙州黔阳有陆路相通,而之前通过组建运输队,差不多有两三千人在这条道上也完整走了一个来回,只要不跟金陵彻底撕破脸,不完全断绝商旅上的沟通,韩谦相信以后通过水路商道,广德与叙州在人及物资的互通交流会不断的持续下去。

  当然,也有一批从奴婢及龙雀军逃卒里选拔的将领、武官选择留了下来。

  特别是有一批从左右龙雀军逃归后得到提拔的武官,他们当初毅然决然逃回金陵,就是因为父母家小留在金陵,这时候不像林海峥、高绍他们因为在叙州安家落户,有一定要回叙州的理由。

  也不能说他们目光短浅,谁心里都希望战事平息后,江淮能重归太平,这时候他们心里除了对韩谦的感激、敬服外,有机会却也更渴望能安居乐业,不再折腾。

  此外,原叙州工曹参军郑通,以及近百名家小眷属主要留在金陵的匠工,选择留下来,不回叙州。

  韩谦也一并同意,甚至他们中有子弟在叙州,想要离开叙州,他也不加约束。

  除了韩谦事前的承诺外,在广德三县的围淤屯垦以及煤铁开采等事,也需要留些人手才能持续下去。

  韩谦虽然带走一些人,但这样也算是彻彻底底的将左广德军交了出来,对左广德军的处置,杨致堂他们也决定将所剩下的七千多兵卒调到金陵城外围作为预备兵员使用。

  也就是说在左右龙雀军、五牙军、右广德军以及湖州兵攻城出现损失时,将左广德军的兵卒拆散补充进去,这样既不用浪费掉这批经韩谦之手训练出来的优质兵员,又能将韩谦对左广德军的影响力消解于无形之中……

  目前湖州刺史黄化也已经收复秋湖山,湖州兵将前锋大营驻扎到龙华埠,这也意味到桃坞集兵户家小也可以逐步的迁回旧址安置。

  至于广德、郎溪、安吉还有大量奴婢家小,受韩谦恩惠,这一点却也不怎么令人担忧。

  在世家门阀看来,这些底层奴婢出身的贱民,大字不识一个,不通教化,蠢昧无知、粗鄙不堪,得一小块田地安家糊口便欢天喜地,哪里知道什么忠信仁义,或许都不用三五年,他们便会忘却韩谦这个人了。

  再说他们后续还会从三县原住民,主要也是从过去这段时间内受韩谦打压的中小地主里,起用一批知书识字的乡老里胥,甚至可以从被驱逐出三县的乡族子弟里选拔一批官吏填入广德府,对这些人进行教化管束,就更没有什么隐患了。

  这是杨致堂、郑榆、李普等人的打算,杨恩听了沉吟片晌,跟杨元溥说道:“还是要尽可能安置好这些人,使之感受到皇恩浩荡,才不会有什么问题。”

  “这些我都知道。”杨元溥略有些不耐烦的说道,岔开话题更详细的询问城内将吏的心思动向………

  请收藏:https://m.haiyu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