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一十八章 旅游局_重返197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八十年代,陌生的人们见了面,几乎都会问一句。“您哪单位的?”更进一步的兴许还会问,“您什么工作?”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改革开放的社会背景下,家庭成分已逐渐在人们的价值观中退于二线,人们开始追求世俗的幸福。但这个时候的社会形态又仍然是以计划经济和公有制为主体的。

  于是这单位到底是国营的,是集体的,是衙门口儿还是企业单位、事业单位?这工作到底是什么编制,什么级别,什么职务,什么工种?那可就重要极了,几乎可以代表一个人的前途和未来,等同于一个人能享有的社会阶层与资源。

  换句话说,在这个年头,人们并不只凭衣帽取人,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态度,主要还是看单位和工作。

  而作为在政府部门工作的人,编制、待遇无疑是最有保障的,另外因为手里多多少少有点权力,也总能有些额外的好处和特权。这个群体理所当然是整个社会中最受追捧的阶层。

  所以从7月1日起,苏绣就再也不怕别人问她这个问题了。甚至她还巴不得别人再问她一句这样的问题呢。

  因为只要她把“京城旅游局旅行社管理处”的字号对人一报,这一听就是权力部门。不但会自己面上有光,对方的态度也会因此对她和气亲热不少。

  哪儿像头几天啊,一说是副食店的,再一打听是卖菜的。谁也不拿你当回事,还得躲开你两步,就跟你身上有脏土和烂菜叶子随行似的。

  谁让社会变化快呢。这才几年啊,副食店已经没什么柜台是真吃香的了。

  当然了,工作上的实质区别就更大了。轻松悠闲是她眼下体会最深的第一感受。

  因为还别看“旅行社管理处”听着唬人,却没多少实际业务。

  目前,整个共和国实质上也就一家旅行社,而且是一个单位挂了两块牌子。

  “国家旅行社”负责内地旅客业务,“国家华侨旅行社”负责接待外宾。

  真较真起来,人家的级别比他们还高呢。谁管谁啊?

  这样实打实的好处就是,苏绣待的地方可以说是整个局里最轻松的部门了。没有一点的压力。

  每天工作没什么新鲜内容,就是按部就班。比如处理几样不着急的官面文件,再念念报纸,学习学习指示精神什么的。

  别说不用像过去卖搓堆儿菜似的搬大筐,闻臭味,晒着太阳,赶着苍蝇,扯着喉咙地遭罪了。还满可以喝茶、看报、聊天儿、打毛衣,轻轻松松过上这么一天。

  这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啊,她也就能有精力把家里的饭菜弄得像点样,再偶尔替替哥哥,去医院照顾一下养病中的父亲了。

  另外还有个额外的好处就是,逛一些景点儿不要钱了。凭着旅游局的工作证尽可自由出入。

  于是故宫、北海、中山公园……每

  请收藏:https://m.haiyu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