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54章 乡间喜事_重返197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响动足可以把每个人的肠胃勾引得都很激动。在这个缺少油水的难度,那猪心猪肝猪肠子,那三指膘的大肥肉,有谁能不向往?

  于是,从大早上听着大喇叭里传来“热腾腾的油糕哎嗨哎嗨吆,摆上桌哎嗨哎嗨吆,滚滚的米酒送给亲人喝咿儿来巴咿呀吆……”的陕北民歌起,村里人人高兴得都像过年,每个人心里就惦记着吃了。

  近中午时,新娘子搭着红盖头穿着王府井买的新衣新鞋,终于坐着戴红绸的骡子来了。虽然没轿子,可按老规矩,她的两个哥哥安太阳和安月亮照样随行左右。

  那吹吹打打的鼓乐声,劈里啪啦的鞭炮声,震得沿途的鸟雀儿乱飞,老半天落不下来。

  至于牵着骡子来送亲的娘家人,就是昨天见过的小芹叔叔安广智。他在子嗣上很得意,除了太阳和月亮两个小子以外,还有个叫安星辰的小儿子在县城里念初中。

  还别说,眼前就凭他穿着一身崭新人民装,戴着黄军帽的肃穆样子。也确实有点身为日月星辰的亲爹,我就是天王老子的意思。

  而看着眼前这副喜庆,看着兆庆喜滋滋从骡子上抱着手拿苹果的小芹落地进屋,看着新娘子迈火盆,接布袋,跨过一个马鞍……

  在一旁观礼的洪禄承与王蕴琳都不由得相视一笑,且把彼此的手握在了一起。

  没的说,眼前的这些情景,让他们的不能不忆起当年,不能不想起他们年轻的时候。

  一瞬间,时光仿佛在这对相依相守四十年的老夫妻心里,又回转了……

  婚宴没有设在允泰家的院里,他好养花草,安大妮儿也种了些蔬菜。于是村里的打谷场就被征用了。

  到开席前的时候,那里一片热烈气氛。不但村里的男女老少,连知青们都来了。东南角搭起的大棚里,有专门的厨子在操持。大笼屉冒着白乎乎的热气,油锅“滋啦滋啦”地冒响,解馋的气氛十足。

  婚礼的宴席分主席和次席,这是文雅点儿的叫法,如果说白了就是快桌和慢桌。

  慢桌上是新人和有头脸的人物,还有两家的近亲属,吃得缓慢斯文。至于快桌,那就是抢了。

  席位的区别还体现在菜品内容上,从已经摆在桌面上的凉菜来看,快桌和慢桌虽然都是八个盘子一般大,红红绿绿的颜色也近似。

  但细瞅却差别大了,慢桌上的肉食很是丰富,除了拌了蒜汤的猪头肉、淋了酱油的肘花儿以外,还有难得一见的酱猪心。

  而快桌上除了拌萝卜丝,只有拌土豆丝、拌粉丝、拌海带丝……惟一一道荤的是拌猪耳朵,而且也被切成细细的丝,那刀功在乡间绝对算得上一流。

  由此可断,真正上大菜的时候,区别自然就更大了。

  至于宴会正式开始之前的最后一个环节,无不例外是由大队干部来讲话。

  本来这是安书记的活儿,可因为按老令儿新娘父母不出席婚礼现场,只能在家吃新郎家敬送的“离娘饭”。所以今天就成了大队书记孟兴无大段背诵毛主席著作,以显示自己的专业水平的好机会。

  只是他的话,其实根本就没什么实际意义,完全是白费口舌。

  因为坐在桌上,大家虽然耳朵是听着“白求恩同志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可大多数人看着那些凉菜。心里却都在暗自算计哪个离自己最近,先挟哪个最划算。

  最终,在沉闷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之后,孟主任的声音突然一下提高了八度,让大家要“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也正是这一句,才让全体村民立时爆发了的极大的热情,颇有默契地行动起来。

  原来“排除万难”就是“开吃”的信号,久经锻炼的村民已经熟谙了什么语言代表着什么信息,连老人带孩子,连男人带女人,绝不会差错半分。

  请收藏:https://m.haiyu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