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14章 时有一人_明末屠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花一两个时辰立垒建寨,哪里还有时间吃饭睡觉。马腾点头,不再多说。

  分派完宿营的事,杨炯这才回到中军大帐,杨西施也在那里。行军艰苦,各类辎重物品,能少带就少带,杨西施晚上都是在大帐里歇息。杨炯进去,发现大帐里正飘荡着一股浓郁的香味。

  惠姑正在往小火炉里添木炭,上面架着一口小锅,锅里正翻腾炒米、火腿,还有几片翠绿的野菜。米香混合着肉香,让杨炯顿时饥肠辘辘。杨西施坐在一个布包袱上面,双腿向前平伸,低头用手轻轻捶打着大腿部位。几个壮妇在一旁忙碌,准备用布帷把大帐一隔为二。

  杨炯凑到小火炉前,摘下头盔,席地而坐,惬意地闻着锅里飘散出来的香味。

  惠姑见杨炯靠近,耳根处浮出一片羞红,小声说了一句,“锅小,是给娘一个人准备的。过一会,亲兵会给你送吃的。”

  杨炯无奈,回了一句,“没事,闻闻也好!”

  杨西施抬头说了一句,“炯儿,连日行军,每天都是六个时辰,将士们会不会吃不消?娘一直是骑马,都有些难捱。如今都到哪了?”

  杨炯回道,“快到淮安了。等到了淮安,大军修整一日,到淮安城里补充些粮草辎重。到时,我派人陪娘进城一趟。”

  杨西施听了这话,露出几分雀跃,“以前就听人说过,淮安可比扬州、杭州,甚是繁华!进城见识一番,也不枉这一路的辛苦。”

  杨炯笑着附和,“那是。苏州、杭州、扬州、淮安,大运河上的四大名城,货通南北,不亚于南都之繁华。淮安地盘也大,辖山阳、清河、盐城等九县两州,漕运总督、南河总督都驻节淮安府,不仅是名城,还是重镇!”

  杨西施又道,“到了淮安,炯儿可是要进城拜会漕运总督?”

  杨炯摇头,“算了,我就不去了。”

  杨西施蹙眉说道,“大军进入淮安地界,想必总督衙门迟早得到消息。炯儿,你若是不提前派人前往通告,等大军到了淮安城下,城里必然惊疑。说不定,淮安会封闭城门。”

  听杨西施这么一说,杨炯便琢磨了一会,然后叫亲卫把王鹏和夏照唤来。

  这两人都是随中军行动,没一会就过来了。见王鹏一瘸一拐的,杨炯便道,“不用行礼了,你们站着便是,我有事交待。”

  王鹏也不做作,抱拳称诺。夏照见王鹏如此,也跟着抱拳行礼。

  “夏兄弟,你写封拜贴,给漕运总督的。你替我去趟淮安城,明日一早就出发。目的就是告诉他们,我们北上路过淮安,要在淮安城外修整一到两日,同时进城采购补充粮草辎重。想办法去除他们的疑虑——我们虎山军不扰民,更不会残民,买东西从来真金白银!”

  “王鹏,你支取一百两黄金,给夏兄弟。同时,把粮草辎重的缺口弄清楚。到了淮安,敞开了买,另外想办法再多雇一些船。过了淮安,我担心有银子都买不到粮草!”

  待杨炯说完,王鹏满口应下,夏照则问道,“敢问指挥使,这一百两黄金,是送给漕运总督的么?”

  杨炯依稀记得,朱大典、史可法好像都在崇祯末年干过漕运总督。前些日子见过了史可法,那想必朱大典还在漕运总督任上吧。不过,这也不一定,毕竟崇祯年间,尤其是崇祯末年,很多文官经常因为丧师失地而被夺职。但不管怎么样,朱大典在这个时候肯定还没有死。据史料记载,直到隆武二年(1646)三月,满清攻克浙东,兵临浙西,阮大铖写信派人招降,朱大典拒绝投降,与部将固守金华城。满清攻打金华二十多天,城破时,朱大典家中妇女先投井自殉,自己则与子孙、宾客聚于火药库,引爆殉国。金华失陷后,满清屠城三日。

  嗯,虽是文臣,却是个硬骨头!

  想到这里,杨炯说道,“这样吧,再多支取一百两黄金。若漕运总督叫朱大典,就给两百两;若不是,就一百两。”

  夏照听了,满是疑惑,瞪眼看向杨炯。

  杨炯不好解释,挥手道,“你们去吧!要不,就再等会,等他们把饭送来,一起吃!”

  两人看了看帐内的杨西施,还有那些忙碌着的壮妇,相视一眼,便拱手告别。

  请收藏:https://m.haiyu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