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26章 瑞典东印度公司_冰岛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次船队的主要领导是冰岛新生代最好的维京商人乌米森,他是奥拉夫姑姑家的表哥,多年来从商行的小助手逐渐成长为冰岛的大商人之一,不仅拥有私人商船十余艘,还同时是冰岛维京雷当元帅哈达尔的钱袋子。

  其次则是奥拉夫专程从文兰调过来的心腹利克斯托姆,他作为瑞典帝国初识明国的使节,除了奥拉夫的国书礼物还带着两千多名维京火枪兵和上万把燧发滑膛枪与上百门重炮随行。

  两位首领除了维京商人还有丹麦东印度公司的襄理经理陪同,更有宋清河最得意的弟子刘福带着十名印第安奴隶学生作为翻译和外交使节陪同前往。

  奥拉夫的目的是向通过商队和大明建立外交和商业联系,在东方巨龙最虚弱的时刻得到足够的好处。

  现在天朝陷入了内战自顾不暇,加上不重视造船术的发展所以没有能和盖伦战船相比的远洋大船,即使郑一官仍旧是龙王的存在,但是奥拉夫相信有十艘武装商船的存在,足以让郑芝龙尊重瑞典的东印度公司了。

  奥拉夫在斯德哥尔摩刚过了几天舒坦日子,可是9月初德意志地区农民的起义暴动和利沃尼亚的俄人、波兰人起义暴动接连出现让奥拉夫的心情变坏了。

  今年8月份欧洲大多地区都出现了连续暴雨,涝灾让东欧和中欧的土地变成了泽国。

  粮食减产甚至绝收成为了各国的常态,一场大饥荒在东欧的俄国和波兰率先掀起了。

  虽然东欧的波兰、俄罗斯是欧洲粮仓,但是越是出现天灾,粮食也越发金贵,随着人祸的参与在这两个本应饿不死人的国家却第一时间产生了饥荒,接着延伸到了波西米亚、德意志、法兰西。

  随着灾民逃窜至利沃尼亚,利沃尼亚内本就被剥削镇压的立陶宛人、波兰人就带着灾民起义了。

  利沃尼亚的起义刚起,德意志地区的义军后发先至的攻占了五个城池,让瑞典帝国派往前线的军队和总督慌了手脚。

  等到奥拉夫在枢密院内制定了御敌平叛的策略,同时派遣了更多的士兵和将领赶赴战场后,利沃尼亚的叛军已经被胡迪克和耶斯尼来宁联手击败,逃散到了山林中。

  德意志地区的叛军却越来越壮大,能够与瑞典的天兵分庭抗礼,得到最新前线战报的奥拉夫明白德意志地区的叛军背后一定有哈布斯堡皇帝和德意志诸侯的支持,欧洲从产生文明到二战结束一直大战小战不停,所以奥拉夫并不感到奇怪,由波美拉尼亚公国为镇压德意志叛军的大本营,亲自前往什切青督战,开始专心放在平叛的事业上,唯恐叛军做大,让瑞典帝国失去波罗地南岸的大片土地。

  瑞典帝国虽然仍旧是欧洲第一流的强国,但是刚经历了内乱又陷入了平叛之战,所以对于波兰和俄罗斯的威慑已经减弱了许多。

  9月中旬,俄罗斯和波兰的大军在哥萨克统领国爆发了战争,两国以乌克兰为战场展开了较量,名义是争夺哥萨克统领国的宗主权,实际上还是一个想收复失地,另一个想要开疆扩土。

  奥拉夫很快就得知这个消息,胡迪克、劳尔都派人送来了战报,奥拉夫除了了解了东欧两国的战场发展,还得到了两国派来使者的消息,似乎双方都希望瑞典方面给于外交和商业上的支持。

  瑞典拥有优质铁矿,目前欧洲各国所能生产的最好的大炮、火枪首先要数瑞典造,所以波兰和俄罗斯也想要从瑞典采购一批火炮。

  瑞典帝国的地位和声望是北欧的话事人,也是东欧的话事人,甚至是全欧洲主要角色,所以波兰和俄罗斯在争夺哥萨克统领国的问题上都认识到必须寻求瑞典的支持。

  奥拉夫成为教父摄政公已经五个月了,对于如何掌控偌大的瑞典帝国也算摸索出了一点点心得体会,对于东欧的两个邻居的意图也洞若观火。

  从瑞典的利益出发,锄强扶弱是唯一的选择,所以在俄罗斯和波兰两国争夺胜负未分的时候,瑞典帝国必须以两不相帮的态度保持超然的存在,等到你要的时候再以雷霆手段支持和帮助弱者,敲打强者,维持瑞典和东部两个强大邻居的微妙关系。

  请收藏:https://m.haiyu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