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2 实用_匠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出还有什么问题能难得住他。

  连天青教过许问修复木器的全过程,许问还觉得不放心,正式动手之前先提笔把修复流程和要准备好的材料工具全部写了一遍。

  连天青没这样要求过他,许问这样做纯粹是出于个人良好的习惯。

  修复的第一步是对木器进行拆解。

  这个雀替虽然残破,但作为建筑构件,也不是完全由一块整木雕成的。

  除了最主体的雕刻部分以外,它后面还有少许配件,用榫卯结构配合鱼鳔胶跟主体部分粘连固定在了一起。

  许问已经研究出了这里用的榫卯是什么样的,鱼鳔胶也很好解决,用热水浇上去之后,它就会自然软化,稍微用力就能拆下来。

  此时,雀替的完整结构浮现在许问的脑海中,他的动作精准,很快就把它全部拆开,散发着温润淡黄色的木块被一个接一个地整齐放到了桌上。

  第二个步骤是清污。

  这个污迹包括很多种,表面的污垢、积灰、榫卯连接处残留的黏结材料等等。上过漆的木器还要根据表面残漆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

  不过这座愿者上钩雀替是典型的东阳木雕风格,原木原色,没有上漆。

  第三个步骤是补配。

  这也是这次修复最难的一项,许问在此之前对这个步骤所做的准备工作也是最多。

  他把前几天费尽心力画好的图纸也放在盒子里一起带了过来,现在小心拿出来打开,细细观看。

  通过连天青收集的画册,许问现在对孙博然的雕刻风格有了相当的了解。这种了解充分地体现在了图纸上。

  一张长达三尺的图纸卷轴,他几乎把这座雀替的各个侧面、各个角度、各项细节全部补充描摹了出来,非常完整。

  现在他杨木巧也几乎大成了,对着图纸进行补充雕刻,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为什么荆承会觉得他的能力还不够?

  他看了很久,直到最后,图纸上的每一个细节仿佛都从纸上飘了起来,映入了他的脑海里。

  他深吸一口气,移开目光,拿起旁边早已处理好的黄杨木。

  ******

  木屑簌簌而落。

  黄杨木硬而细密,木纹不明显,手感跟软木完全不同。

  坚硬的刻刀游走在木质上,看着形状渐渐浮现,有一种异样的成就感。

  木材雕刻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打粗胚,第二步才是精雕细刻。

  许问心里有底,很快就完成了前一步工作,小半个太公像以及后面丰富的背景大致形成了一个轮廓。

  他目光专注,全部精神凝结于手中的工具之上,仔细感受着黄杨特有的质感。

  他换了把刻刀,开始进行更细致的工作。

  姜太公坐于水畔,空钩无饵,悬于水面之上。水中游鱼三五成群,形成一个非常立体的形象,却隐约有上钩的迹象。

  轻风拂过,太公的头发和衣角随风飘扬,更加增添了生动的气韵。

  许问已经基本上掌握了杨木巧,了解了杨木雕刻的全部基本刀法。现在他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基础手法应用到实际的操作中去。

  起先他做得不是很流畅,偶尔还要停下来想一想,但渐渐的,这一切好像融汇贯通了一样,木屑落下的速度越来越快,新的线条与切面不断出现,共同组合成全新的形状。

  许问先雕背景,然后集中到太公身上,从下到上,先刻姿态衣纹,最后才描绘他的长相。

  不知为何,许问流畅的动作越来越缓慢,最后,当刻刀来到太公的脸部以及眼睛的时候,刀尖突然停了下来。

  许问看着即将完成的成品,深深皱起了眉头。

  请收藏:https://m.haiyu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