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二章 吉兆_晋末长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么雨。

  干枯的大地摧毁了禾稼、草木,也摧毁了他们的生活。

  大河南北,到处是嗷嗷待哺的百姓。

  不知道多少人,无声无息地死在这次大旱中——匈奴在黎阳将三万人沉河,但大旱杀死的又何止一两個“三万”。

  “此乃吉兆!”刘暾也非常高兴,说道:“匈奴即将入寇,大旱立刻结束,此非吉兆耶?我军必胜!”

  邵勋喊来唐剑,吩咐道:“传下去,天降甘霖,此吉兆也,我军必胜!”

  “诺。”唐剑立刻操办。

  片刻之后,营地内外便传来了高亢的欢呼声。

  刘暾捋着胡须,暗暗点头。

  鲁阳县公是懂得怎么激励士气的,难怪屡战屡胜。宜阳这一路交给他,应无大碍。

  “鲁公何时进兵?”刘暾问道。

  “今日全军大酺,吃顿好的,明日西进,如何?”邵勋问道。

  “可。”刘暾高兴地说道。

  没有拖延,说走就走。

  人云鲁阳县公骄横跋扈,又是色中饿鬼,还贪吝财货,看来有些不实。

  有事他是真上啊!光这一点就够了。

  非常之时,就该用非常之人。说句难听的,如果张方还在,且愿意为朝廷厮杀,刘暾都敢用他,哪怕受到外界的非议。

  巡视完西郊大营后,刘暾又去了糜晃、陈颜的营寨。

  他俩合兵八千余,其实不是什么精兵,就是司隶校尉和度支校尉的本部兵马罢了,战斗力与禁军差相仿佛。

  邵勋去宜阳,这俩会带着一批丁壮守新安道。

  因为你不知道匈奴会走哪条路过来——从大阳渡河之后,如果抄近路就走新安道,如果绕远路就走宜阳道,都得防。

  雨下了半天就停了。

  当天夜间,又下了一阵淅淅沥沥的小雨,但也很快停了。

  接下来数日,再度晴空万里,金乌高悬。

  八月十五,邵勋率众抵达云中坞,秋雨复至。

  最后一批老弱妇孺正在撤退。

  邵勋站在干涸的洛水河道内,目送所有人远去。

  “邵师,今岁要不要种麦子了?”云中坞坞主王辉上前问道。

  王辉是洛阳的二期的学生,今年十九岁,管理云中坞两年半。

  此番大撤退,他心中有些难受。

  五月下旬收完冬小麦后,他们没有闲着,一直按照当初邵勋编纂的农书在养护田地。

  大旱之年,依然想方设法找湿润的淤泥,混入人畜粪便之中搅拌,作为肥料积存起来。

  如果九月种下小麦的话,来年收成一定非常好。

  这不是几年前了,宜阳三坞的田地现在较为成熟,养护非常得力,又地近洛水及其支流,乃上好的水浇地,价值难以估量。

  “罢了。”邵勋摇了摇手,否决了。

  这才下了两三场雨,且并不大,暂时没有种地的条件。

  再者,这里有极大可能变成战场,别搭进去了种子,最后却颗粒无收。

  河道里响起了一阵阵的马儿嘶鸣声。

  请收藏:https://m.haiyu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