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发个单章,本书的写作宗旨。_晋末长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后为其所杀。

  主角拿了装备,也有后果,就是被司马越忌惮。

  想要得到什么,就要付出什么。怎么可能光有好处,没有坏处?

  再说回本书。

  读者们是不是忘了主角只有18岁?

  我才疏学浅,不知道魏晋以来有几个18岁就能外放当县令、太守、刺史的?凤毛麟角。甚至根本不存在——我没通读每个人的传记,如果有的话,提醒我。

  18岁就外放当太守、刺史,这个挂太大了。

  我自己区分了一下:小挂和大挂。

  对极少数人起作用的,叫小挂。

  对整体起作用的,叫大挂,甚至是超级挂。

  18岁可以指挥五万甚至十万人,这在历史上有过,其实也极少极少。但当地方政务官,比如太守,这是挑战整个社会的潜规则,挂有点大。

  起码你得过了弱冠之龄吧。

  打仗不考虑后勤,是挑战这个位面的物理规则,属于超级无敌挂,假得冒泡,没有任何爽感可言。

  所以,二十岁之前,别考虑外放了。

  在此情况下,我做了一番推演。

  大背景:永嘉之乱尚未爆发,西晋官方仍有镇压力量。

  第一条路:辞官回家,经营自家地盘。

  结果:没有官面上的身份,无法荫庇田地、部曲,别人找过来问你收税。

  你对司马越没价值了,他手下人会过来试图侵吞伱的财产。

  到最后,两败俱伤是最好的结果,更大可能只能跑路,一切积累归零。

  第二条路:拉部队造反。

  私兵倒是有一千人,再裹挟一些部曲,拉拢部分禁军士卒,往最好的情况估计,大概能拉出六七千部队。

  最后结局是什么?

  司马越摇个五千鲜卑骑兵过来,你就要完蛋,全军覆没。

  第三条路:不造反,只四处流浪。

  那么,这么多部队,怕是一出京就断粮了。

  攻坞堡取粮,就这几千人,能打下几个?稍微大一点的都拿不下来,更不值得用精兵的性命,去换城头上的部曲、庄客甚至老农、健妇、小儿的命。

  几个少年,一桶金汁下来,就能让你死十几二十个银枪军士卒,心疼不心疼?亏不亏?他们擅长野战,拿来攻城是最大的浪费。

  而且,这样依然会被镇压。

  现在西晋官方还是有足够的力量的,石勒第一次创业,被打得只剩18骑,投靠匈奴去了。

  本书主角也要投靠匈奴吗?

  所以,他现在哪也去不了。

  这就是他一个军户出身的人,爬到现在的位置,所要付出的必然代价。

  得到什么,就必然要失去什么。

  一本书的主角,他是有自己的性格、价值观、知识积累、行事方式和思考问题的模式。

  有些人会说,怎么写还不是作者一支笔。

  这话也对也不对。

  作者确实有相当的权限,但也不是自由写的。

  作者写的东西,归根结底是主角在这样一个时

  请收藏:https://m.haiyu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