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所谓道义_蜀山派灭门以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

  蜀山日记:我后来常常觉得,天道对我是有一丝丝宽待的。

  渝州城里久违地热闹起来,城门口高高挂着红灯笼,走进里头,街区张灯结彩,路上挤满小摊,卖茶叶,卖菜苗,五谷杂粮不尽其数。

  也有打来的兔子,晒干的鱼,摩肩擦踵,拥挤热闹。

  车马行人不断,耳边全是叫卖之声。

  从清冷寂静的蜀山走出来感受这番热闹,几人都有些不惯。

  墙壁砖瓦俱都修缮过,小婵有些恍惚,捧着汤碗感叹,“咦,是我记错了吗,之前来的时候渝州远不及现在繁华,四处饥馑,这般富庶,也是稀奇了。”

  朴新细致地理着鱼刺,目不转睛,轻声回应,“事出反常,必然有异,等等看,许会有分晓。”

  道君全然不在意这些,瞧着窗外,余光默默垂向朴新。

  少年手指纤长,手背上留着数道细小结疤的划痕,仍灵活地使着筷子,将干净的鱼肉夹到小婵碗里。

  这家酒楼挂着红灯笼,小二在门外吆喝得利落干脆,进来里头人却不多,仅有的几桌坐上人上了菜,也不见怎么动。

  小婵点菜时,十之八九都缺。

  小二有些不好意思,腼腆地应和,“几位客官,这菜单是原先用的,上头的菜色不巧今儿大多备不齐,店里能上的也就三四个菜。清蒸鱼是我家师傅的拿手好菜,不若试试?”

  这下无法,只好上了能做的菜。

  道君才刚收回视线,又见店小二匆匆赶来,嘱咐道:“几位客官,劳烦你们暂时坐在此处,切勿走动,切勿朝窗外看,否则恐有性命之忧。”

  三人纳闷,朴新停下筷子,小婵询问道,“这是怎么说?”

  小二满脸焦急,想伸手去关窗户,忽见隔着一条路的对间窗户口冒出来四五个人。

  个个人高马大,虽穿着常服,却叫人不敢小觑,一时吓得小二噤声不敢说话。

  朴新见着小二眼睛躲闪盯着桌子,腿在打弯,几欲站不直,便握住小婵的手,同道君说,“姑姑,我们不如先听这位小哥的。”

  道君点头,她竟然到了做姑姑的阶段,听起来倒是亲切。

  “几位别说话,别四处张望。”小二如释重负,悄声嘱咐完,便提着茶壶,轻手轻脚地走开。

  道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朴新和小婵经历得场合多些,估摸着是地方上的什么人物在此,手段残暴,吓得小二不敢出声。

  往常在平城,聚会作宴,世家中人作农人渔夫打扮往往还能得一兴致高雅,清新脱俗的评价,可谁真见过,那满庄子里的人里头有一个真的平民,早就清场不许人靠近。

  忽见对面几个壮汉慌乱起来,脸色变换,慌不择路竟从窗口跳下。

  路上的人吓得一动不动,任由那几人把自己当墩子踩在身上。

  一行四五人腿甩得飞快,三两步并拢窜入对面这间酒楼,只

  请收藏:https://m.haiyu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