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264章 杯酒释兵权(刘秀的气魄)_大汉永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候开始,大多数的开国武将,都变成了股东,而不是打工人。所以从心理上来说,这个结果他们是能接受的。

  第二个原因,相对来说则是比较隐晦,但同样重要,那就是东汉初期的功臣们,学历普遍比较高。

  还活着的东汉开国功臣,这里面有相当一部分人,当年都是上过太学的,属于是高级知识分子。

  就比如说功臣之首的邓禹、此时写推荐信的朱佑,当年就都曾经是刘秀的太学同学。

  被推荐的贾复,当年也是儒生出身,而且据说特别擅长《尚书》,曾经被他老师称赞为“将相之才’。

  学历高,其实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事情。

  因为这意味着,他们放弃权力之后,可以去转而搞学问,在学术上消耗自己的精力。

  其实不妨换位思考一下:绝大多数人,做官或者追求权力,到底是为了什么?在古代的社会环境下,这个答案其实很简单。

  最基本的,就是为了钱和资源,为了生活的更好一点。

  而财富自由之后,下一步他们追求的,就是个人价值,或者说是一个能够消耗自己精力的工作。

  作为开国功臣,地位自然不用多说。而刘秀大肆分封之后,给出去的分红权,也基本上满足了这帮人的财富需求。

  再之后,他们唯一需要的,其实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换做其他朝代,开国武将的文化水平,一般都不会太高。这也就意味着,他们一方退休回家,将会面对一个无事可做的状态。

  而东汉这时候则不一样,很多开国功臣,原本的志向,其实都是搞学术。

  比如邓禹和朱佑等人,原本如果没有新朝末年的混战,他们正常的人生,都是去钻研学术,

  然后被推举为地方官。只不过后来的乱世,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而已。

  所以,如今他们退休之后,反倒是可以从事学术研究,继续发光发热。如此一来,很多人其实反倒愿意退休。因为退休之后,他们还有其他的事情可以做。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最后,在刘秀提出让他们退休之后,东汉的开国武将,以及其他一些开国功臣,才会顺利退休回家。虽然有个别人不太愿意,但是在刘秀的皇权面前,依然只能乖乖听话。

  不得不说,刘秀对待开国功臣,真的是挺不错了。这个结局,也基本堪称完美了。

  椒房殿内,郭圣通看向刘瀚,“如今武将解甲归田,朝中职位有空缺,正是像你父皇邀功请功的好时机。”

  刘瀚白了他一眼。

  郭圣同鼓着腮帮子,气呼呼的,“你这眼神什么意思呀,本宫还管不了你了?你是太子,翅膀硬了吧?不认本宫是吧?”

  “母后息怒,郭家已经受封无数,功同异赏,母后也是学识不浅,难道不知道亢龙有悔?

  越是在高位越易遭灾难,这外戚之家苦于自己不知进退,嫁女就要配侯王,娶妇就盼着得公主,故木秀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富贵总有个头,人应当知足,人心不足,迟早玩完,前汉不就是因为外戚专权,导致王莽野心膨胀,篡位所灭亡的?

  当年霍光但凡有心思,也可能成功,他也是外戚。

  有这个经验,父皇可不的严防死守,咱们郭家实力越大,他越不放心,我太子之位越不稳固。”

  刘瀚口中的前汉自然是西汉,只是现在大家都这么叫。

  郭圣通沉默了,他看向刘瀚,脸上全是哀愁,“是母后误会了,那如今怎么办?不争,难道眼睁睁看着他阴家越来越强大?这样下去,咱们郭家,还有你,迟早玩完,自古废太子就没有好下场的。”

  “我自己培植势力吧,但不能喝郭家牵扯太多,郭家势力越大吗,父皇越不方向。。”

  “唉,只能如此了。”

  请收藏:https://m.haiyu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