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7章 伐半岛(一)_大汉永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7章伐半岛(一)

  时光如白驹过隙,来不及准备便已匆忙而逝。弹指之间,流年不往复。

  元封二年(前109),汉武帝为加强与卫氏朝鲜的藩属关系,派涉何为使节前往朝鲜,劝谕右渠王改变对汉朝的不友好政策。

  朝鲜王宫内,朝鲜右丞相路人说道:“大王,不可如此怠慢汉朝使者,大汉这几年北伐匈奴,西收河西,南平南越,势不可挡,特别是那兰陵侯能征善战,咱们要不还是依照汉朝使者的要求吧?”

  朝鲜王卫右渠直接拒绝道:“怎么可能,他要寡人每过几年就去长安朝拜汉朝皇帝,寡人若是去了,那不是受限于他吗?”

  左丞相韩陶连忙道:“大王,汉使可降低要求,派遣质子入长安就好,且不可阻止真番、辰国归附大汉。”

  “不可能,绝不可能!臣服大汉,派质子,寡人就这么两个儿子,寒儿才13岁,又体弱多病,惠儿是太子,寡人绝不,你们不要说了。”朝鲜王卫右渠再次拒绝了,几个朝鲜大臣也无可奈何,只能接受了。

  卫右渠为卫氏朝鲜第一代王卫满之孙,说到他就不能不说卫氏朝鲜和大汉的纠葛了。

  当年,刘邦为了灭项羽,大开历史倒车,大肆分封诸侯王,弄出了七个异姓王,分别是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和韩王信。

  等打败项羽,坐稳江山之后,这一看,不对呀,这些异姓王的封地总面积超过了汉郡,他们拥有武装,行政自主,名为汉臣,实为我大汉朝廷不能控制的独立王国。

  若是这般演变下去,又是战国七雄的局面,唯一的区别只是从七雄变成了八雄。

  于是,从公元前202年十月至前196年十月,短短6年时间,刘邦先后解决了燕王臧荼、楚王韩信、赵王张敖(张耳的儿子)、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

  异姓王中唯有长沙王吴臣因势小不构成威胁而得以保存。

  之所以先动燕王臧荼,是这家伙自己作孽,臧荼为故燕将,巨鹿之战后从项羽入关。

  项羽分封诸侯,徙燕王韩广王辽东而立臧荼为燕王。韩广不接受此安排,臧荼攻杀韩广而并辽东。韩信灭赵、代两国,移书臧荼,臧荼惧汉军威势,故与汉结盟。

  这就是墙头草,本来是项羽那边的,又勾结刘邦,在楚汉战争,臧荼也没出什么力,负责观望。

  刘邦灭项羽后,令各地捕项羽旧部,这使臧荼心中难以自安,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

  他便在汉五年(前202年)七月起兵反汉,刘邦率军亲征,于汉六年十月(前202年十月)灭燕,虏臧荼,臧荼从起兵到败亡为时仅三个多月。

  好家伙,项羽都不是刘邦的对手,他觉得自己能是?

  要么就不要反,要反就不要等项

  请收藏:https://m.haiyu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