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3 233(二更) 师徒之名_[三国]你管这叫谋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她麾下出仕,才代表着她手底下出现了荆州系士人的苗头。

  当然按照更标准的叫法,他们应该叫做南州士。

  ——这个南不包括颍川,得是荆襄和江淮这片地方。

  在乔琰的麾下北方士人已经形成了越来越明显的人数优势,颍川士人更是一个个往坑里跳之后,她必须对此做出一定的制衡。

  南州士就是个很好的选择。

  甚至可能不只是制衡,还有潜在的接班意思。

  等到庞统离开后,乔琰朝着程昱问道:“你说,如果在两年后让诸葛亮继续跟随文若学习,让庞统跟随公达,通过实际的事务处理得到长进,如何?”

  程昱笑道:“君侯这是想要早日一代新人换旧人?”

  乔琰咳了声,努力让自己表现出了一副无辜的样子,表示自己还没有这个意愿。

  接班,或者说是前后两代之间的竞争,只能说是一种说法。

  在她现在还实在缺人协助的情况下,无论如何也不会这么快迭代。

  再说了,她还指望程昱按照历史上活到的年龄一样,替她工作到八十岁之后呢。

  若非要算的话,徐庶也是被程昱给教导出来学成出师了,但也没能替代程昱的位置嘛。

  “良性竞争而已。”她回道。

  这很难说,是不是因为李儒和贾诩搞出了个一人带一个弟子的决定汇报到她这里后,让她难免产生的联想。

  再加上庞统这种乍看起来沉默且不起眼,一说起自己的想法又显出锋锐气场的,还长于行军方略,真跟荀攸有那么一点相似。

  反正还有两年的时间给他和诸葛亮做知识的进一步累积,若乔琰临时有什么决定的变更,到时候再调整也不迟。

  但她怎么想都觉得,让荀彧带着诸葛亮,让荀攸带着庞统,这两方若是打起擂台来,会是个相当有意思的场面。

  而当以庞统为引子,发展出对荆襄士人的拉拢后,大概也会让她麾下的势力形成一部分洗牌。

  不过她深知袁绍在对各方来路的士人争斗放任后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势必会对这种情况提前留意起来。

  何况,在如今的局面下,她本人对大方略的决断随着一次次胜利被证明其正确性;这些士人有诸多除了战略之外的事情需要忙碌;她又足够年轻,还不需要让人担忧继承人局面——

  争取其中一方势力的话语权反而是次要的事情。

  将他们的对手击败、替自己谋划出一份战功来,才更加重要。

  程昱对乔琰这种良性竞争的说法倒也认同。

  内部的潜力股彼此竞争,擢升实力,在一致对外的时候才能成为对手的噩梦。

  只是——

  “这样一来,庞统是不是差了诸葛亮一个辈分了?”

  毕竟荀攸是荀彧的侄子。

  乔琰摆了摆手,“若非要这么说的话,给他们都加一门在慈明先生门下的诗经课好了。”

  荀爽现在还

  请收藏:https://m.haiyu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