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3 213(二更) 成就结算_[三国]你管这叫谋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也可以通过旁人的转述理解报纸上的内容,即便是孩童也可以理解到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

  这就是蔡昭姬想要达成的目的。

  在这种趋势之下,除却常林这种本身就是闲来无事才来当个读报员的,不乏有原本想通过举孝廉之法养名望的,改为通过给乡邻读报来累积出仕之前的名声。

  乔琰已久不在并州,对这种趋势未有耳闻,替她坐镇后方的戏志才陆苑等人却知道,只是想到读报至今也还没产生一个拿得出手的人才,便没打算跟她汇报。

  但能否获得更进一步的变革姑且不论,常林此时已同这些乡人说起了文学板块的内容。

  其上写着一首五言诗歌,出自蔡邕的手笔,名为翠鸟诗。

  这是一首对孩子来说也不难理解的诗歌。

  “翠鸟时来集,振翼修容形。回顾生碧色,动摇扬缥青。”这等形象的描写,并不难让人想象出一副鸟落枝头抖擞形容的模样。

  而对心性相对来说还算天真的孩子来说,这也是一首写出了美好结局的诗歌。

  在随后的诗句中写道,翠鸟脱离开了捕猎者的弓箭,来到了君子的庭院,驯良的心得到了君子的庇护,在此地雌雄平安,长命百岁。

  因着常林的逐字逐句引导念诵,这些孩子也跟着念叨了起来。

  “幸脱虞人机,得亲君子庭。”

  “驯心托君素,雌雄保百龄。”①

  为了防止自己显得过于不合群,而被看出什么端倪来,田丰也跟着在念。

  只是他念着念着隐约想起,这好像不是一首蔡邕在最近才写出来的诗歌,而是他在早年间门于汉灵帝执政期间门写下的诗歌。

  诗歌之中的翠鸟遇到了将其从狩猎者手中拯救下来的君子,也得到了保百龄的善终,但对彼时的蔡邕来说,这首诗的出现更像是在宣扬他心中的美好愿景,渴望能得到一份令其远离迫害的庇护。

  然而事与愿违,他本人却只能远走泰山,托庇在泰山羊氏的地方。

  但当这最后四句被这些孩童拍手念出,形成一首近乎于童谣的传唱之言后,田丰毫不怀疑,其中原本的意思必定会被人抹消掉,只剩下在字面上的美好结局故事。

  再一想到并州的乐平书院如今迎来了对蔡邕来说的好友郑玄,迎来了不少文人相伴,协助文化创作和汉纪修撰之事,好像也当真是让翠鸟栖息在了君子的庭院中。

  田丰沿路所见的民生景象,也未尝不是一种翠鸟诗的写照。

  他心中直觉,这首诗歌的这种推广,一如当年冀州地界上那首对皇甫嵩的称赞一般,是一种歌颂并州治平盛况的手段。

  但这首诗比起皇甫嵩的那首民谣更有其背后的深沉意义。

  翠鸟往往是文人自比,所以在这个语境下传达出去,也是一首对乐平书院的宣传歌!

  正为向天下募集意图避祸的文人贤才

  请收藏:https://m.haiyu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