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11章 用蚂蚁的速度爬向月球?_星火2003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我知道的-——不聊这个了,我回来的路上收到消息,说老美准备重启探月计划了?”

  陈果立刻点头,回答道:

  “是的,刚刚放出的小道消息,官方还没有正式公布计划。”

  “但大概率,这次他们是玩真的,而且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冲着氦3去的。”

  陈念的眉头微微皱起。

  用氦3来取代氘元素作为聚变反应物本身并不是一个多么离奇的想法,事实上,在聚变理论诞生之后,学术界普遍都认为相比氘,氦3是更适合的反应物。

  原因很简单,氦-3与氦-3之间的聚变反应是一种更高效的聚变过程,其反应释放的能量比氘-氘聚变的能量高要得多。

  同时,氦-3聚变产生的中子数目较少,相对能量损失也较低,这对于控制反应堆中的辐射损失和材料损伤有着极大的优势。

  之所以它没有成为主流研究方向,原因其实只有一个:

  这玩意儿在地球上的存量太低,倒是在月球上储量丰富。

  现在的技术环境下,人类维持个近地空间站的运转都费劲,更别说登月还要实现商业化运输了。

  当然,对华夏来说,这是必然要迈出的一步。

  后续无论是使用太空电梯、还是以大规模空中平台为跳板去做多级发射,都是可行的方案。

  可老美??

  在没有常温超导材料打底的情况下,他们要搞大规模登月,似乎是有点过于痴人说梦了吧。

  “你觉得他们能成吗?”

  陈念开口问道。

  “不好说,毕竟登月这事情,几十年前他们就已经做过了,现在无论是航天、电子还是机械领域,技术都有极大幅度的提升,他们想要再复制一次,恐怕也不会太难。”

  “唯一的问题就是,登月是一项专有程度极高的技术-——或者我们叫特异性技术。”

  “特异性技术本身是非常容易失传的,而当年他们的载人登月全套系统也压根没有达到‘量产’的标准。”

  “别说现在已经过去了40多年,哪怕就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他们所有的技术人员都还活着的情况下,实际上登月技术都已经到了失传的边缘。”

  “如果现在他们想再搞一次的话,一句话:没有作业可抄,从头再来。”

  陈果说完了自己的判断,对面的陈念也是点头赞同。

  “跟我的想法一样。”

  “用大炮上月球,和用火箭上月球,技术路径毕竟还是不一样的。”

  “不过话说回来,他们那次登月,成果到底怎么样?”

  “我们相信他们是取得了不错的成果的。”

  陈果模棱两可地回答道。

  “.好吧。”

  陈念没有继续追问下去,不过他倒是清楚地记得,在自己的前一世,那台按照老美标准设计的玉兔一号探月车,可是在月球表面上吃过不少亏的。

  直到采用了国产技术替

  请收藏:https://m.haiyu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