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45章 弥补差距_星火2003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个数据会不会有点太夸张了能做得到吗?”

  “难度不大。”

  这话倒不是陈念夸张,实际上,要做到高空高速,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机体结构、不在于材料强度,而在于“人”的因素。

  设计一款有人战机,你不得不去考虑人对高速机动的耐受性,在达到3马赫以上后,一系列在低速状态下稀松平常的操作,都变得极为危险和困难。

  所以,整个机体不得不做出大量妥协。

  但对无人侦察机来说,就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顾虑了。

  甚至在极端情况下,直接将其设置为“火箭”的形态,也不是不可能。

  最简单的一点,无侦机不需要座舱。

  光是这一个优势,就能给机体设计带来充足的余量,提供更多可以尝试的设计方案了。

  陈果也很快想明白了这一点,于是他点点头,继续问道:

  “大概什么时候能拿出文档?”

  “一周之内吧。”

  陈念回答道。

  “.够快的。”

  “行吧,那这个问题就算是解决了,我向上报告。”

  “不过,我们还有其他两个问题。”

  “战略投送能力不足,尤其是海上投送能力不足,这一点,可能比侦察机的问题,要更难解决。”

  “这个我没办法,上民船吧。”

  陈念直截了当地回答道。

  毕竟,一架99A主战坦克的重量就达到了55吨,你想通过空中路线投送,完全就是痴人说梦。

  大力神的最大载重才多少吨?

  国内虽然也在大力发展运输机,之前的载重直升机项目也已经有了成果,但从目前的数据来看,这架直升机的最大起飞重量只有80吨,载重最多也只能到30吨左右。

  想投99A,那还差的老远呢。

  要解决跨海投送的问题,唯一的方案就是发展两栖登陆舰。

  可问题是,两栖登陆舰最难的不是技术,而是生产制造。

  它的体型决定了它不可能像空军的战斗机一样,一旦工艺成熟、技术成熟,就能在短期内实现快速生产。

  任凭伱再强,该花的时间,还是一点都不能省。

  所以,在有紧急需求,需要扩大投送能力的情况下,唯一的方案,只能是用大型民用船只参与运输。

  “我也是这么想的,这不是技术能解决的问题-——除非我们真的在短期内把空中平台造出来。”

  “但那是不可能的。”

  陈念微微点头,思索片刻后,开口道:

  “这个问题我倒是感觉还好,毕竟,从演练结果来看,战场屏障我们做的是比较好的。”

  “从始至终,登陆战都没有受到美方的干扰,所以我们是有条件组织民船运输的。”

  “不过,在登陆后的‘卸货’阶段,我们还可以做一些优化。”

  “可以考虑让徐工牵头,定制一套能够快速搭建、快速组装的码头吊装系统,保证快速装卸。”

  “这倒是

  请收藏:https://m.haiyu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