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二十三章 暴民_凤鸣宫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一场大雨,几乎持续了半个月。【更多精彩小说请访问】京城许多地方都积水了,这套样一露出来,倒是叫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再这么下下去,就该发洪水了。

  不过,京城百姓是松了一口气,可皇帝在看了一封加急折子后紧锁了眉头。

  河北经过一场干旱,又经过这么接连的暴雨,那些作物别说是收成了,只说活不活得下来都是个问题。

  不仅是作物没了,更让人担忧的是,河北已经发生了涝灾。眼下吃的已不是紧要的事情了,最紧要的是人该往哪里去安顿?水淹了屋子,许多屋子已是垮塌了。牲畜也是死了不知凡几。如今又是夏日,本来气温也不低,又被水泡着,腐烂得十分快。

  所以,就传出了疫病。而疫病传得十分快。已出现了一座村庄十多户的人家无一存活的例子。

  如今四处水涝,就是想要找些干的柴火将尸体焚烧了也是做不到。只能挖个大坑就地掩埋,多多的洒了石灰在上头。石灰泡了水煮得沸腾起来,连带着底下的尸体也几乎煮成了半熟。那味儿不必闻,想想就觉得让人惊恐。

  河北许多地方的人已经是压不住惊慌开始逃难了。

  逃难的方向,正是北京城。地方官员试图阻拦,可是哪里压得住暴动的百姓?百姓即便是只剩下了锄头和镰刀,可真暴动起来却是架不住人多。那一点地方守备的兵丁又如何能抵挡得住?

  若这些暴民真的一口气涌入京城,那会是个什么情况?皇帝只是想了想,就觉得头疼得厉害——若真是这些暴民一口气全涌入了京城,那这个繁华的京都也将成为贫民窟。

  这个消息根本就瞒不住,皇帝也没想着要瞒住谁,随后便是将消息公布了。

  李邺和陈赋是第一批知道的,将消息放出去这事儿,皇帝也问过他们的意见。李邺和皇帝的意见是一样的:既然瞒不住,迟早都是要知道的,那不如一早放出去。让京城这些人也有些危机意识——当然,主要是那些有权有钱的世家。

  这么做的目的在于集资。光靠国库的银子来赈灾,显是不够用的——国库的银子最主要的还要支出在军队上。事实上,光是军队的开销,国库便是不够。()

  当然,只从皇帝第一时间便是将这事儿告诉了李邺来看,便是知道如今皇帝最信任的是谁。其实这会子康王也好得差不多了,作为除了没正式册封的太子,康王才是最有资格和皇帝商议此事的人。

  李邺自也是没瞒着陶君兰,将这事儿说了,道:“实在不行的话,你带着孩子们去庄子上避一避。京城里怕是要乱了。”

  从河北到京城,说远不远,说近不近。加急的折子在路上已经走了几日,那么暴民也会接踵而至。第一批来了之后,或许还不会如何,可第二批第三批

  请收藏:https://m.haiyu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